【东阳日报】明心慧木 与美同行 黄小明木雕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发布日期:2019-06-12 10:41:14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9775
摘要:在与木头“耳鬓厮磨”了整整40年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东阳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小明将再度呈献一场精美的木雕个展。6月20日,明心慧木·黄小明木雕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揭幕。


黄小明在创作中



智者日行,慧者明心。

作为千余年来始终鲜活在工匠指尖下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东阳木雕是一项创造美的民间工艺,也是诠释生活智慧的传统技艺。这门工艺美术传承至今,构成了东阳最具个性的美学特征。

在与木头“耳鬓厮磨”了整整40年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东阳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小明将再度呈献一场精美的木雕个展。6月20日,明心慧木·黄小明木雕艺术展将在中国美术馆揭幕。


三度办展,迈进心中的艺术圣殿




这是黄小明举办的第三次展览。

这位守艺人,把人生的第一场展览放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2017年9月,古老的东阳木雕首次以展品的形式,走进了中华文明的最高殿堂。

2018年4月,受浙江省博物馆之邀,黄小明把自己的第二场个展办进了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适逢他为父亲——东阳竹编健在的最年长艺人黄树银编著的口述史《匠者仁心》发行,这场展览也就成了他向以父亲为代表的老一辈工匠的致敬之展。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现在的我是最好的我。但是,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

40年前,因为父亲的坚持,正在千祥高中读高一的黄小明被迫放弃了优异的学业,进入东阳木雕厂学习雕艺。那年,他16岁,血气方刚,桀骜不驯,却又心犹不甘。

40年中,当年的不解、不甘,在雕刀的砥砺下蜕变成了守护木雕艺术的纯真初心。青春虽不再,使命犹可期。他用一件件木雕精品观照当年的选择。

犹记得,为了在厂里众多学徒工中脱颖而出,他每晚画画到10点之后。昏然欲睡之际,看到坐在对面的父亲安静地做着竹编活,顿时睡意全消。1993年,《美术报》创刊,他从菲薄的工资中挤出钱订阅了这份报纸。每次出差北京,他都要到中国美术馆转转,看看展览。2009年,《美术报》整版刊发了他的木雕作品与木雕理论文章。在从读者变成了作者后,萦绕于他心头的第二件事,就是从观者变成展者。如今,这个心愿终于成真,他成了首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艺术展的东阳木雕大师。

“中国美术馆是我心中至高的艺术殿堂,我来办展绝不是单纯的‘打卡’。”三年内两度在国字头的展馆举办展览,难免引起种种猜测。对此,黄小明解释:“从工艺美术角度而言,东阳木雕已达技艺巅峰,处于传统工艺的高峰。但从艺术成就而言,东阳木雕还处于高原。我到中国美术馆办展,就是提醒自己践行新使命,把东阳木雕从艺术高原推向艺术高峰。”


同题异构,接近木雕的艺术化境


《胡杨之韵》



工艺和艺术,一字之别,差之千里。从此岸抵达彼岸,可能终其一生甚至需要数代人接力。

黄小明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尝试,他在浙江工艺美术学校进修时的毕业作品,就是一幅从远古岩画中得到灵感,融合了东阳木雕、竹编与墙纸编织工艺,以“祥”为主题的不羁之作《华夏》。这件作品被评为全校仅有的两个特等奖之一,时任校长肖峰还推荐其参加国际壁画双年展。若干年后,人们在黄小明的木雕作品《祥》中看到了另一只羊,不同于当年的抽象表达,这只羊高度写实,皮毛纤微可见。

在黄小明近年的木雕作品中,这样的同题异构屡屡可见。龙,是助力黄小明打响成名之役的重要吉祥物。2005年,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乾隆宝座,侧龙、腾龙、回纹龙、洋花龙等千余条龙各不相同。而在北京饭店,至今还保留着他设计制作的龙凤主题木雕。这些龙千姿百态,却必须依附于家具与建筑才能获得生机。尤其是乾隆宝座上的龙,可谓达到了东阳木雕龙主题的工艺极致。但它们并非黄小明追求的艺术,直到他遇上了中国美院教授宋浩霖,首度用艺术手法表现传统中国龙,把龙塑造得呆萌可喜又威武可畏,体形飘逸流转。深藏宫禁的龙,与充满文人气息的龙,在这场展览中相遇,龙马精神顿见。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把泰戈尔诗句中的飞鸟换成飞龙,也适用于表述黄小明多年来对鱼主题木雕的创作成果。传统东阳木雕中最常见的鱼类是鲤鱼,无论是表达“鱼跃龙门”还是“年年有余”,那尾饱满、圆润的鲤鱼总是古典味十足。黄小明大胆出新,以金龙鱼入画创作《游》,张扬现代审美意识。这些鱼运用了半圆雕、深浮雕等技法综合表现,并结合独树一帜的“揉白”工艺,让鱼首与鱼身色泽对比鲜明,更添动感。随后创作的“造物木雕”《金龙聚宝》采用了竹木结合工艺,盆体上的雕刻内容也是一群漫游于水草丛中的金龙鱼,数十条鱼首尾相接,用24K真金箔罩漆髹饰,金光闪闪,让人感受到金龙鱼生生不息的力量。

荷,同样是东阳木雕最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之一。还在19岁时,黄小明就在姐姐的嫁妆大橱上雕刻了整板荷花,祝福姐姐婚姻和谐。40年来,这种植物在他的雕刀下不断推陈出新,2013创作的《宝月金荷》尤其让人惊艳。它采用东阳非遗项目箍桶制作水缸,缸内“种植”了一片荷花,全部用圆雕技法雕刻而成并用24K金箔贴饰,皎皎不群,且能在电动装置带动下转动。两年前,黄小明用一段金丝楠阴沉木制作了一段圆木浮雕荷花,荷叶卷曲中一枝荷箭破水而出。为迎接这次展览,他又演绎了鱼缸版荷花《金玉满堂》,以玻璃小鱼缸内生长出的三四茎荷花入画,打破寻常比例的构图使花姿更加亭亭玉立,尽显荷茎不枝不蔓的高贵气节。

从平面到立体再到用木雕“造物”,源于生活却又大胆出离生活最终高于生活,从中看到的是黄小明在努力挣脱传统木雕语言与形式的囿制,使它不再局限于客体艺术而成为艺术主体。


守正创新,精进技艺的自然本能


《弧形山水十二条屏》



无新作,不参展。这是黄小明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他对东阳木雕艺术守正创新的直观诠释。为了举办这场展览,他创作了8组35件新品,呈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

“我的这些作品都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主题,从海路与陆路两条线多维度表现。”指着新作《永恒的丝路》,黄小明娓娓介绍说,丝绸之路连通亚欧大陆,也串起了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更成为21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脐带”。“这件作品利用环境创设艺术,在保持根材原状的前提下,以立体雕刻技法塑造了驼队形象,再现了使团与商队等行于丝路的情景。路线的安排上下联通,循环无尽,寓意着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永无止境的光明前景。”

丝绸之路经过沙漠、戈壁,胡杨树桀傲不驯的风骨令人印象深刻,《胡杨之韵》抽离出胡杨树倒而不死的筋骨,用雕刀刻画出胡杨林纵横交错的枝柯,把中国画中的写意笔法移植到椴木上,高度提炼的线条错落有致,充分张扬了东阳木雕薄浮雕的“以线立骨”技法,生动再现了“风沙虐我千百遍,我待时间如初恋”的不老精魂。

神秘的海底世界,在雕刀之下,宛若一处充满诱惑的园林。冷峻的礁石却有湖石的风采,飘拂的海藻让人想起诗经里的荇藻,绚丽的珊瑚俨然是宝树琼枝。东阳木雕深浮雕技法把深邃渺远的海底世界表现得疏朗通透,各种海洋生物参差交错,层次丰富而绵密,尤其是水草的身姿高度弯曲又丝丝直立,犹如跳动的火焰,显示出海底植物在洋流作用下特有的动感。《遨游》系列木雕把海上丝路的视角转移到海底,体现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利用、保护并重的方针。无边框的外观设计把整幅花板粘合于水曲柳底面上,面板本身的波浪状纹理,巧妙地营造出海水浩荡的视觉效果。

黄小明木雕少有大型之作,因为他坚持贴近日常生活,强调木雕为生活空间而创作。因此,亮相此次展览的《山水十二条屏》仅长9米余,却已是全场最大的作品。这件作品的母本就是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主会场内的二十四条屏。黄小明作了“微缩”处理,选取十二处中华山水名胜用深浮雕表现,外观设计融弧形与三角形构造于一体,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刚柔相济,灵动稳固。榫卯结构让整座屏风拆卸后变得体量轻巧,组装方便自如。

整场展览由“明心慧木”入题,分明木、明慧、明心、明道四大篇章,以近百件作品再现了黄小明大师在40年中对东阳木雕艺术的探索。守正创新,成就经典。6月20日,让我们相约中国美术馆,共同领略东阳木雕的美学智慧。

本文的关键字标签: 黄小明大师   东阳木雕   
  • 返回
相关文章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黄小明木雕
联系电话

0579-86766666

0579-86126666

  •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

    新东阳木雕

  •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

    黄小明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