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随笔 |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东阳木雕一日行有感

发布日期:2020-06-22 17:20:57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5313
摘要:中国人对雕刻的青睐无需多言,著名的形容词“鬼斧神工”便出自于此。而作为使用木头的大国,中国木雕的发展就更是辉煌多姿。雕梁画栋,檐上生花,耐性与手法的完美结合让每块木头获得生命和呼吸,在建筑、文玩、日用品上积蓄魅力,展现源远流长的艺术文脉,充满感染力。

二十七年前,我曾到东非地区生活过一小段时间,那期间在当地收藏了60余件非洲木雕、石雕,后来回国时无法携带,只能将它们留在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一放便是至今。年代久远,联系方式遗失,每每想起,总是感慨万千,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找到它们、带回它们。

 

对于雕刻的喜爱,似乎是远古时期起便扎根在人类心中的种子。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传统工艺之一,从不经意下创造出的生活工具、到有意识地开启对立体和精细的追求,那些在玉石、象牙、树木、青铜等各类物料上的表达各出其彩,滋长于世界各地。不由想到米开朗基罗那句,“我看见石头里有个天使,我必须让他出来。”

中国人对雕刻的青睐无需多言,著名的形容词“鬼斧神工”便出自于此。而作为使用木头的大国,中国木雕的发展就更是辉煌多姿。雕梁画栋,檐上生花,耐性与手法的完美结合让每块木头获得生命和呼吸,在建筑、文玩、日用品上积蓄魅力,展现源远流长的艺术文脉,充满感染力。


东阳木雕位列中国四大名雕之首,它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更被誉为“国之瑰宝”。其所涉之处,无不显示出古朴典雅、富丽华贵的格调。2006年,东阳木雕也是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周六,我前往雕花之乡东阳,也拜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和他的工作室“个木园”——一座全部以木质榫卯工艺固定、没有一根钉子、处处雕花的园林。这不仅是他的自家庭院,还是他从艺40年来最大的一件作品,也是东阳木雕回归建筑本源的代表作。

走进其展厅,一件件巨幅木雕作品巧夺天工,更是叫人大饱眼福。那件让东阳木雕再续传奇、堪称东阳木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黄小明及其团队花费两年时间所还原的故宫乾隆宝座极具霸气,颇为复杂的木工结构还原得准确无误,上千条蟠龙的精细刻画栩栩如生,难怪他被赞“巧手凿化万年珍”。

在黄小明看来,经过千余年发展,东阳木雕在工艺层面已然登峰造极,但在艺术层面还处于“高原”,因此这些年他积极开启各种木雕创新试验,尝试各种新兴题材,结合当代审美不断探索,为东阳木雕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作品,展示着东阳木雕的全新面貌。

让我产生极大共鸣的是一组形象生动的企鹅雕塑,他说那是他在16年游览南极后的创作,因为同样有过南极之行的经历,这组作品一下子便勾起了我的回忆。19只企鹅或引吭高歌或相互打闹,或穿梭于海水中或静静孵蛋,形态各异,一面镜子的巧妙使用让那冰川的沟壑纵横和极地生灵的可爱动态都更加鲜活逼真。

还有他去年的新作,为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而创作的木雕作品《永恒的丝路》,极为巧妙地根据树根的形态,让整条丝路呈现出循环之感,在以立体雕刻的技法再现商队行于丝路情景、追忆丝绸之路往昔繁华的同时,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丝绸之路”与当下“一带一路”倡议间紧密相连的思考。

作为承上启下的艺术家,黄小明认为“只有创新,那是无根之木,而只有传承,又是不流之水”,因此他在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上倾注了很大的心力,坚持并突破着。


其实中国艺术走到今天,不论是木雕、还是陶瓷、或是绘画,都面临着一个从“手艺人”到“守艺人”的时代,快速的节奏、发达的制造业,吞噬着慢工出细活的耐心,而背靠着无比深厚的传统,面向着无限可能的艺术家们惟有真正懂得呵护艺术的珍贵,怀有初心和毅力,才能真正地成就自己,从而共创属于这个时代中华艺术的繁荣与辉煌。

本文的关键字标签: 黄小明大师   
  • 返回
相关文章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黄小明木雕
联系电话

0579-86766666

0579-86126666

  •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

    新东阳木雕

  •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

    黄小明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