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匠争相考证 百余古建筑木工喜获“身份”认证

发布日期:2020-12-23 13:48:37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3041
摘要:12月19日6点半,卢宅营造技艺省级传承人吕雄心来到中央美院驻浙江传统工艺工作站,开门候客。6点40分,学员刘海良到场——自从第二期浙江省传统古建筑工程技能工人(木工)培训班于17日开班后,他每天都是最早到场。这两天,这位民间木匠更是争分夺秒,因为培训班布置的实训作品已进入赶工阶段,这将决定他能否获得高级木工资格证书。

学员金旭良和前来授课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张秀芬交流斗拱制作技艺。

12月19日6点半,卢宅营造技艺省级传承人吕雄心来到中央美院驻浙江传统工艺工作站,开门候客。6点40分,学员刘海良到场——自从第二期浙江省传统古建筑工程技能工人(木工)培训班于17日开班后,他每天都是最早到场。这两天,这位民间木匠更是争分夺秒,因为培训班布置的实训作品已进入赶工阶段,这将决定他能否获得高级木工资格证书。

而在一个月前,在浙江省住建厅支持下,在由东阳市住建局、浙江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东阳市人社局、东阳市文广旅体局、东阳市建筑科技研究院协办的浙江省传统古建筑工程技能工人培训班上,已有50余名木匠通过学习考核,获得了木工高级、中级和初级证书。这一幕让东阳市传统营造界的不少从业者“眼热”。为此,经与各方协商,决定由东阳市文广旅体局、住建局、人社局、浙江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办,针对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群,开设一期木工培训班。

两期培训班都由中央美院驻浙江传统工艺工作站、浙江省雄心营造技艺有限公司承办。


让传统工匠拥有自豪感

伴着民间的古建筑不断消失,当下的古建筑技能人才也在不断流失,传统营造技艺濒危状况严重。浙江省住建厅和浙江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早在几年前就部署谋划,针对古建筑工种开展传统工匠培训。偶然的机会,吕雄心获悉情况后,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主动对接承担办班任务。

“在过去,传统工匠史不入流,地位低下。通过办班,让民间工匠和专业人士面对面交流,既能获得理论知识,又通过实训强化技艺,在提升他们职业素养的同时,拥有职业资格证书,也能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吕雄心说,这几年,东阳市一直在大力挖掘“东阳帮”历史成就,解码传统建筑文化基因,但传统工匠的社会认同还有待提升。

浙江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梁师俊认为,东阳是著名的“百工之乡”和“建筑之乡”,古建筑遗存丰富,是传统工匠的“人才库”,在这里办班适得其所。

“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卢宅营造技艺,但是传承人整体能力不足,表现为从业人员趋少,有情怀有兴趣的少;实际操作中机械代替手工,缺失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对传统营造技艺的掌握也很零碎。”东阳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马景斌说,很多人以为传统营造已“不合时宜”,其实这样的认识很片面。工作站平台要素齐全,合作渠道多元,实践经验丰富,在这里开办培训班既为传承文化,更为了让“建筑之乡”走得更远。

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实训场里,“70后”蔡金阳正埋头赶制斗拱。一个半小时前,他刚刚完成了花格窗制作。

相较于从前的纯理论培训,在东阳举行的培训班配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作为指导教师,现场辅导实训,为学员答疑释惑。从事传统家具制作的陈日华,多年担纲古建筑大木作的吴圻荣,擅长榫卯结构的张玉林,或者细心为学员讲解制作要点,或者亲自上阵演示技艺。

“5天时间要做好一组斗拱、一个花格窗,说真的有点赶。”蔡金阳是虎鹿镇白溪村人,18岁从事木雕,2011年起学习传统木工技艺,主要从事红木家具制作。“从来没接触过古建筑木作,斗拱和花格窗都是第一次制作。”他坦言,刚拿到图纸时,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花格窗都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经过反复研究,他决定从外框入手;而研究里面的格栅何处该“留墨”,也费了他好长时间。“现在的木结构都是分解制作,每道工序都由专人负责,榫卯也由机械加工,所以让我完整地制作一件产品还真是个挑战。”为了制作榫头,他甚至动用了雕花刀。像他这样的木雕工,这一期学员中有8人。

但这样的活儿,在有着丰富工作经验、谙熟传统木工工具的金旭良和沈江荣手上并非难事。他们的花格窗做得严丝合缝,斗拱也横平竖直咬合紧密。其中,出生于1971年的金旭良因作业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第二期的考核难度较第一期要高,这也符合传承人专班的要求。”吕雄心说,根据他的理解,初级木工水平相当于过去的学徒,因此重在考核其对传统工具的使用;中级工相当于“半作”,要求必须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一组柱中销、一块家具面板的制作;高级工相当于“把作”,考核内容是制作一组斗拱、一扇花格窗。其中以花格窗的制作要求最高,只要相差1毫米,整个格纹就会变形。“这些考核内容说难也不难,只要通晓工具使用,掌握传统木工‘万事不离中’‘头墨不离娘’等口诀,基本都能完成。”吕雄心解释,培训就是让学员认识传统的过程。这些看似熟悉的木结构,对许多现代木工来说却是陌生的工艺。他希望通过培训,能把这些传统工艺一点点地捡拾回来。


专家点赞东阳保护模式

“这么热火朝天的传统木工培训现场,在北京几乎是看不到的!”12月18日晚8时许,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夏荣祥走进工作站时,依然有不少学员在赶制作品。细细观察后,他直说这样的培训班办得不容易。

作为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夏荣祥一直致力于研究紫禁城官式大木作。他坦言很想在北京举办这样的传统木作培训班,这次听说东阳举办古建筑传统木工培训班,就兴冲冲地赶来了。老人家激动地对吕雄心说:“只要这个班坚持办下去,我就一定支持来讲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浈特意赶来为学员“开小灶”,鼓励大家传承传统营造工匠精神,做新时代的有为传承人。“东阳的培训组织得很周到,考核很有玄机。”他说,斗拱与柱中销制作属于大木作的技艺,花格窗和面板则是小木作,每个学员都要完成大、小木作,“能想出这样有机融合的作业,足见吕雄心老总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学员们从原先的观望到后来的踊跃参与,让工作站每天提前到早上6点半开门,晚上10点后还有学员坚持学习。最可喜的则是学员意识的转变,“第一期培训时,有名年轻学员初时不以为然,但动手操作后状况百出,急得第二天拉来了有着几十年木工经验的父亲帮忙。”吕雄心回忆,当时那位父亲直说这个培训班办得真好,顶过他平时的千言万语。原来,这位老父亲一直想说服儿子好好学习木工技艺,但年轻人不以为意,培训终于让他回归传统轨道。

一组数据很能说明事实:培训的学员中“70”“80”后占了七成多,80%以上的学员报考高级木工。

出生于1990年的郭旭鹏是第二期培训班中最年轻的学员,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古建筑工地上从事管理工作,五六年前开始学习木工技艺,这次报考中级工。小伙子说,这次培训学习,让自己坚定了从事传统营造的信念。

“培训仅是基础,是让学员在掌握传统营造法式的前提下,根据现代生活需求努力创新。”中央美院驻浙江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雷大海更多关注如何让传统营造技艺走得更远。而在传统营造基础上发展、完善成的东阳建筑产业体系,能否从中汲取更多的内生力?东阳市住建局局长葛德中认为,东阳当下正在建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实验区,这既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引领,也要传统技艺的护持,两者互为观照补益,才能打造全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本文的关键字标签: 黄小明大师   
  • 返回
相关文章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黄小明木雕
联系电话

0579-86766666

0579-86126666

  •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

    新东阳木雕

  •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

    黄小明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