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楹联匾额赏析(七)

发布日期:2015-11-02 18:32:09        信息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4236
摘要:即墨,“以地临墨水,故名”。早在七千多年前,先祖们便在这里繁衍生息。秦统一中国,即墨始定为县。西汉属胶东国,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建即墨古城于今址。至今已有七千年文明史、两千多年置县史、一千四百多年建城史。

即墨古城学宫实景图

 

古城学宫展厅内北侧立柱百字联

古城学宫展厅内北侧立柱百字联

七千年|筑城墨水,及此|溯|前修,皆|仰止|大夫|秉德治齐,田单|竭智破燕,尚钦|五百义师|殉节,铸|忠烈之魂,壮哉!绪|遗风|以|古今上下;(东侧)

三百里|延脉崂山,至斯|开|丽瞩,且|陶然|危石|锁龙飞浪,画阁|凌虚向远,尤赏|万千烟柳|弄姿,弥|和谐之气,伟也!焕|盛景|于|春夏秋冬。(西侧)

溯[释义]音sù。本义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或回想,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

丽瞩[释义]瞩,音zhǔ。丽瞩,形容事物美观。

陶然[释义]欢畅的样子。

危石锁龙飞浪、画阁凌虚向远、万千烟柳弄姿[释义]分别指淮涉八景中的“锁龙泉石”、“水阁临风”、“岸柳含烟”。

 

【楹联赏析】

上联赏析:即墨,“以地临墨水,故名”。早在七千多年前,先祖们便在这里繁衍生息。秦统一中国,即墨始定为县。西汉属胶东国,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建即墨古城于今址。至今已有七千年文明史、两千多年置县史、一千四百多年建城史。

即墨人勤苦耐劳,刚劲不挠;其中英杰代出,卓然为地方增光。旧志论即墨人物说:“人才之生,钟灵川岳”,“即墨三齐名区,其间人文蔚兴,名贤接武”。本联选取即墨大夫、田单、田横三个极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分别从德才、智勇、节义三个角度阐述即墨人文精神。战国时期,即墨大夫治即墨,廉直勤政,刚正不阿,政绩卓著。因此,得到齐威王嘉奖,被“封之万家”。从此,齐国国威大振,转弱为强,即墨之名遂彰显天下。继而,齐将田单巧妙运用“火牛阵”攻破燕军,尽复失地70余城。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上以弱胜强的出色战例,被美国西点军校教科书作为案例。现代诗人贺敬之有诗云:“杯接田单饮老酒,醉人乡音听柳腔。此来一路睹锦绣,更望琼楼非梦乡”。至秦末,齐国贵族田横反抗秦朝暴政,自立齐王。汉朝建立后,田横兵败率五百徒属退居即墨海岛(今田横岛),不向汉帝称臣。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遣召田横赴洛阳,田横应诏赴洛阳,行至河南偃师自刎。刘邦感其高节,命以王礼厚葬之。海岛上五百义士惊闻此噩耗,全部自杀。后人感田横徒属皆为贤德仁义之士,遂葬之,又立祠以祀之,并将此荒岛命名为“田横岛”,将五百义士墓称为“田横顶”。时至今日,田横岛上还有一座“田横五百义士墓”,巍巍矗立在这个小岛的最高处,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联赏析:即墨古城南依崂峰,广纳仙山灵气。崂山,古为东夷地,春秋战国时属齐国之即墨,秦汉时属琅琊郡不其县,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归并于即墨县。清宣统三年萧应椿为《崂山艺文志》作序,如是写道:“九州之内名山众矣。其介在通都大邑间者,登临吟眺为游人屐齿之所经,一丘一壑要皆熟于耳而能详;或有间在僻左,寂处海滨,世之人虽类能举其名,而莫能名其妙。岂山有显晦欤!盖无文以张之,虽盛弗传,古今所同慨也。山左崂山,当即墨境之东南,磅礴郁积,盘亘百里,岩壑幽秀,俯瞰沧溟。”

《莱州府志·乾隆版》劳山图

淮涉河是墨水河前称,它绕城穿市回环曲折进入城厢地区,是即墨历史上一条著名的护城河和文化生活河。在古代,即墨城南、西、北的高大城垣就筑在河的里岸,因此它成了一条自然护城河。每遇烽烟骤起,城门紧闭,城头旌旗猎猎,对面河岸的敌军营垒相望,中间的淮涉河真正成为了一条“汉界楚河”。及至升平年代,淮涉河的青青涟漪倒映着即墨人多彩的社会生活。岸上的柳荫,河上的小舟,娉娉的浣女,凝然独坐的钓者,桥上的过客,水中的塔影,都在淮涉河的水境中有过清晰明媚的倒影。种种旖旎秀色,经过文人雅士的提炼,形成“淮涉八景”之雅境:平沙清流、锁龙泉石、古寺塔影、水阁临风、岸柳含烟、高堤垂钓、淮涉春浣、长桥卧波。即墨于明清时最出产诗人,蓝田、周如锦、黄培、范炼金、黄垍、杨盐等许多诗人都曾行吟河畔,放歌长吟。淮涉河畔曾有一座淮涉寺,明代的本邑诗人蓝史孙有一首《淮涉寺》意境颇妙,诗中有画,使我们于今相隔四百余年犹能领略到当时的淮涉河畔美景。其诗曰:山势东来翠欲流,溪声西下泛沙鸥。孤城隐雾三春曙,危塔呼风六月秋。僧趁晚凉依绿树,客携春酒笑红楼。墨民未必知淮涉,唐宋朝时通越瓯。

本文的关键字标签: 即墨古城   黄小明   新东阳木雕   
  • 返回
相关文章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黄小明木雕
联系电话

0579-86766666

0579-86126666

  •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

    新东阳木雕

  • 新东阳木雕微信公众号

    黄小明木雕